在中国户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,李宁积极尝试通过奥运赞助商这一特殊身份寻找新的突破口。
2025年10月24日,中国奥委会与李宁品牌联合发布了2026年米兰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领奖装备。李宁方面表示,其运动科技将融入消费者的实际使用场景与运动需求,并转化为适合大众消费的产品。
自2025年5月起,李宁取代安踏,重新与中国奥委会展开合作。这一变化为李宁的产品提供了新一轮市场营销契机。2026年米兰-科尔蒂纳丹佩佐冬奥会将在意大利举行,比赛时间定于2月6日至22日。届时,面临寒冷的山区气候,冬奥领奖服不仅需要兼顾功能,还需适应户外的保暖、透气和防水需求。
李宁在冬奥发布会上展示了其航天动态保暖科技平台,该平台支持“透湿、锁温、防护”三大功能。室外领奖服特别使用了具有防水透湿效果的特殊膜技术,能够抵御暴雨级别的冲击,同时确保舒适性与保护性并存。
现场的设备模拟了暴雨环境,展示了李宁领奖服面料在面对49mm-99mm降水时的性能表现,为观众直观了解这一科技提供了机会。与此同时,李宁还参加了中国户外产业大会,共同探讨行业未来发展。在大会上发布的一份《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报告(2024-2025)》显示,近年来中国户外运动产业持续增长,公众参与度以及市场需求均上行。
数据显示,到2025年6月底,国内户外运动相关企业数量已超过33.5万家,仅2025年上半年就新增了约2.4万家。冰雪、山地和水上运动等户外项目仍然受到消费者热捧,而细分赛事如马拉松、骑行等也愈发受到关注,为户外市场创造了更多商业机会。
李宁在户外市场的布局由来已久。早在2005年便与法国户外品牌艾高(AIGLE)联手合作,并于2015年推出了李宁探索品牌的首家直营店,实现了在户外领域的重要一步。随后,李宁家族投资收购了瑞典百年品牌Haglöfs,再次展现对户外领域的浓厚兴趣。
目前,李宁通过不同价位的产品布局,从高端到性价比覆盖不同的消费群体。其中,主打防水透气功能的明星“肖战同款”万龙甲冲锋衣在1500元左右,其他户外系列定位徒步、城市通勤等广泛场景,售价范围从300元到2000元不等。
根据李宁提供的信息,品牌的产品开发周期约为12个月,从需求洞察到最终量产,包括设计、开发、材料过滤及性能测试等多道环节,其目标是满足不同场景的运动需求。
尽管李宁已经尝试早期布局,但其户外业务规模仍在成长阶段,但其最新财报显示,相关品类的销售增长显著,特别是鞋类部分。与此同时,竞争对手安踏凭借旗下品牌始祖鸟、萨洛蒙等完成了快速扩展,而像The North Face、Columbia这样国际知名品牌仍旧保持市场领先地位。此外,国内新锐品牌如凯乐石、伯希和以及传统品牌探路者也在快速崛起,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。
值得注意的是,挪威品牌Norrøna、瑞典的Klättermusen等小众品牌也在逐步吸引中国消费者,即使有些品牌名称并不广为人知,但其专业特性和设计风格已经开始获得市场认可。
面对日益同质化的竞争环境,各大品牌需要发掘新的营销策略和技术优势来赢得消费者。李宁的策略是将奥运冠军使用的专业科技融入消费者产品,以此强化技术领先的品牌形象。
与安踏的多品牌战略不同,李宁坚持“单品牌、多品类、多渠道”的模式,这也意味着其户外品类需要依托母品牌资源进行逐步培育。未来,李宁计划通过产品创新和渠道建设扩大市场份额,同时推出与2026年米兰冬奥会相关的品牌推广活动,将高端运动科技进一步普及。
此外,李宁还将专注于发展户外专项店铺,在现有门店内设立户外产品专区,突出产品功能性,并计划开展城市户外社群活动,以促进消费者参与,扩大市场认知。李宁依然对户外市场充满信心,并寻求更全面的品牌布局,以在这一竞争激烈的领域占据重要地位。



